搜索
收藏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主編張占斌: 安徽受到“時代眷顧”
時間:2025-10-31 來源:江淮觀察 作者:安徽日報記者張彩莉
“剛剛閉幕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內容。
“盡管這幾十年,我們抓住了歷史機遇,在科技創新等領域有了極大的進步,但是跟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這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務實的舉措,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力追趕。
“安徽是全國唯一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疊加覆蓋的省份??萍几锩彤a業革命、新發展格局都給安徽加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可謂是‘時代眷顧、機遇眾多’?!?/span>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10月25日,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舉辦的第二十八期“書香安徽”讀書報告會在安徽省委黨校舉行。報告會邀請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報告(2025)》一書主編張占斌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 譜寫“十五五”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專題輔導報告。
張占斌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主持或參與世界銀行、歐盟、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委托研究課題3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20余種,發表學術和理論文章300多篇。
經張占斌教授本人授權,現將本場報告會的主要觀點摘錄如下。
一、必須跑出水平和速度來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一批仁人志士曾試圖仿效西方,從技術、制度和文化等層面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流血犧牲、前赴后繼,但因忽視本國實際,脫離具體國情,這種簡單照搬西方模式的道路,未能引領中國實現真正的現代化。
直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的現代化求索從被動轉向主動。我們黨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本國國情,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守正創新,艱苦奮斗,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除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認識誤區和發展路徑,也說明現代化可能有無數條道路,不管是中國還是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有權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全中國14億人的最大公約數。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代人手里,我們必須把這一段跑好、跑出水平和速度來。
五年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如今,五年過去,盡管還沒到年底,但絕大多數任務都已經完成,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比如,在創新領域,我們的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成功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游輪“愛達·魔都號”和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營,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等。
可以說,近些年,我們在創新領域翻著跟頭往上追,也取得很大的進步。
近些年,我們堅持改革與開放相統一,積極構建創新生態體系,統籌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6.3%,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73.8%,占GDP比重達到10.4%。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全球影響力增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以及人形機器人、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發展迅速。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盡管這幾十年,我們抓住了歷史機遇,在科技創新等領域有了極大的進步,但是跟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這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務實的舉措,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力追趕,在接續奮斗中譜寫新篇。
二、努力出好每一張牌
從國際形勢上看,目前,我們正處在動蕩與重構的過程中,在該過程中,國際形勢主要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美國關稅戰。自1776年建國以來,美國多次試圖通過提升關稅來擺脫經濟困境,但都未取得預期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特朗普的關稅戰,最終也是害人害己。
第二個特點是世界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低增長態勢持續。多國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未來數年全球通脹水平將持續處于較高區間。2024年,全球公共債務創歷史新高。世界銀行預計,2025年和2026年,全球平均利率水平為4%,大約是疫情前20年平均水平的兩倍。此外,受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不確定性上升影響,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3%。
第三個特點是“全球南方”的快速崛起。近幾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顯著提升,不僅推進了國際格局多極化發展,也越來越多地擔當起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責任。
從國內形勢看,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發展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
首先就是爭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中等技術陷阱”。目前,我國雖有部分經濟指標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但我國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下限標準。我國科技創新還處于主要以應用技術發展為主的階段,要加強原始性的創新,提高我國科技能力?,F在需要解決的是什么時候跨、怎么跨的問題。
其次,中國經濟具有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從大的角度講,黨的創新理論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超大規模市場等都有利于我們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同時,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大家都知道,中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我們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培育,科技創新和人才紅利也得到了很好的結合,消費正持續擴容提質,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巨大,新型基礎設施發展迅速,城鎮化也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教育、養老等民生需求不斷增長,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市場機遇。
再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確定性。不管是發展戰略、宏觀政策,還是市場空間、發展韌性和投資環境,我們都具有發展確定性。僅從投資環境上看,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超123.9萬家,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20.6萬億元人民幣。
最后,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開放共贏性。我們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定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促進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努力出好每一張牌,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推動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還有10年的時間就要基本實現現代化了,“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在前幾天召開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上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揭示了“十五五”規劃的亮點特點,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堅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三、安徽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從“十五五”規劃的內容來看,一個地方如果能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把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好,那么,這個地方將來就有更大的前途,也有更大的力量為國家作貢獻。
安徽,是一個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地方。
安徽是全國唯一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疊加覆蓋的省份;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新發展格局都給安徽加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可謂是“時代眷顧、機遇眾多”。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作為長三角的一員,安徽近些年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推動一體化發展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
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安徽做得也很不錯。同樣搞量子通信,同樣發展汽車產業,為何安徽能搞得這么好,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有眼光、有魄力,敢于擔當,能把握住市場機遇,并將機遇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此外,近些年,安徽常住人口增加,吸引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在此集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知名院校匯集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大科學裝置等一批鐫刻著“安徽烙印”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噴薄而出”,這對安徽下一步的發展至關重要。
如今,安徽已進入經濟大省的行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安徽更應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為安徽經濟發展增加更多空間,把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新篇章寫得更好、更豐滿。
責任編輯:宋雁冰
執行編輯:高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