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滁州學院:“青聲代”紅音嘹亮傳薪火,多域庚揚“兩彈一星”魂
時間:2025-08-08 來源:滁州學院團委 作者:
為激勵廣大青年堅定信念、傳承精神、投身強國偉業,暑期,滁州學院“兩彈一星”學習宣講小分隊深入大中小學、重點實驗室、初創型企業和社區等地,聚焦主題、分層分類、注重實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領域多元的學習宣講活動。
自我學習強根基,精神內化鑄信念
毛主席曾講過:“學習理論是勝利的條件”。在宣講活動正式開展前,小分隊成員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對“兩彈一星”相關知識進行地毯式學習,查閱《兩彈一星風云錄》等權威書籍,了解歷史背景與研發歷程,研讀主辦方資料,從不同維度對核工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核爆炸的反應過程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橫空出世》等影視作品和錢學森、鄧稼先等元勛的傳記中,科學家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質深深烙印在每位隊員心中,也堅定了他們將“兩彈一星”精神落實到宣講與實踐中的決心。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成員們針對不同宣講對象,扎實開展備課。
大中小學同題答,思政一體共傳承
童心筑夢:播撒科學與愛國的種子。小學階段是科學好奇心的萌芽期,童趣和想象交織。在滁州市瑯琊路小學,宣講團成員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段奇妙旅程:錢學森沖破阻撓歸國的赤子之心,科學家們用算盤“敲”出原子彈數據的驚人毅力。小分隊宣講成員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驗到“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所在。用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直觀展示了衛星運行、原子彈爆炸原理等知識,將抽象概念變得唾手可得。
互動環節氣氛尤為熱烈,對于“兩彈一星”精神的踐行,有位小學生回答道:“遇到難題不能立馬放棄,我要像科學家們一樣努力克服困難,多想想辦法解決困難。”團隊在宣講過程中還發現許多孩子對這段歷史已有初步了解。尤其令人動容的是,一位小女孩在問答環節大致講述了原子彈的反應過程,新一代的求知熱情令人驚喜。宣講接近尾聲,同學們齊聲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一張張洋溢著幸福與歡樂的臉龐是孩子們對國家熱愛與自豪的具象化。
學思踐悟:鏈接知識與強國的擔當。中學階段是知識體系的筑基期,理性與熱情碰撞。面向滁州市實驗中學的學子,宣講團則更側重知識的融合與深度思考,把精神落實為成長動力作為講解目標和行動方向。扎實的理論基礎,加上“算盤也能算出原子彈”的拼勁,才是真正的力量。“我們得更努力地學好物理知識,擁有扎實的基礎,能夠在國家需要時頂上去!”對于“兩彈一星”精神的踐行,一位中學生回答道。擲地有聲的回答,正是“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認知的生動體現。
知行合一:扛起時代與復興的重任。大學階段是創新實踐的突破期,理想與責任相融合。宣講小分隊通過黨團日活動的形式在大學校園內開展對于“兩彈一星”精神的宣講,同樣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踐行,一位黨員學生說:“需將個人才干融入國家建設中去,能撲下身子、肯下功夫,敢于創新、勇于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綻放青春風采。”對他們而言“兩彈一星”精神絕非遙遠的傳說,而是照亮前路的燈塔,是熔鑄青春坐標的爐火。如同前輩們將畢生所學傾注于國之重器,今日學子更需將個人才華融入民族復興的洪流。探索科技,筑夢強國。
實驗室企探前沿,科創使命勇擔當
繼往志新:照亮新時代青年科研之路。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結合“兩彈一星”時期西方技術封鎖的背景,聯系當前關鍵技術“卡脖子”的挑戰,小分隊赴實景地理環境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開展宣講活動。在滿是模型與電子顯示屏的實驗室內,一位研究中心成員動情地贊頌老一輩科學家們:“無論是參與重大裝備研發,還是解決一個具體的技術瓶頸,他們都會拿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闖勁和韌勁。”同樣,當問到如何踐行“兩彈一星”精神時,一位研究者回答說:“須以“兩彈一星”元勛的科研追求為標桿,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無論是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還是工程技術、信息技術等應用領域,都應像科學家那樣以‘求真理、探未知’的嚴謹態度對待學術。”話音剛落,另一位研究者急忙起身:“科研的終極意義不僅在于個人成就,更在于為國家航天、國防、高端制造等領域填補空白”。一雙雙閃亮著光芒的眼睛令人真切感受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24字箴言正內化為新一代奮斗者攻堅克難、矢志創新的強大精神基因。
助力科創:傳承精神破解時代課題。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滁州啟迪之星企業孵化器,宣講團面向科研人員和創業者展開宣講,將“兩彈一星”時期核材料提煉、火箭發動機設計的技術瓶頸,與當下芯片制程、高端裝備等“卡脖子”領域進行跨時代對比,突出“兩彈一星”精神的現實必要性。關于“兩彈一星”精神的踐行,初創型企業的負責人李總說:“在整個大環境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要像當初那樣,不忘初心,勇于攻堅克難,讓企業始終保持活力。”“兩彈一星”精神是從歷史深處投射出的光芒,清晰地照亮了當下科技創新的核心路徑。當“自主創新、為國攻堅”的精神密碼融入項目論證、技術路線的選擇等方面,我們清晰地看到,“兩彈一星”那團不滅的精神之火,已在當代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上熊熊燃起,去計算、去突破、去征服這個時代的科技之巔,譜寫科技自立自強的新篇章!
基層社區精深耕,薪火潤治啟新程
社區治理直接關聯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宣講團成員深入滁州市瑯琊區三岔路社區,用最平實的語言向基層工作者和群眾講述“兩彈一星”如何鑄就國家安全盾牌,又如何通過核能發電、航天育種等技術惠及日常生活。在深入講解了“兩彈一星”精神的具體內涵后,宣講成員向基層工作者發出提問:如何在基層治理中運用“兩彈一星”精神?她的回答是:“有一句話叫作‘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我從群眾中來,就要回到群眾中去,奉獻自己,服務群眾。”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承載著大家最真誠的感觸。與當年的兩彈一星科研人員為求百姓生活安定,國家繁榮富強相映相生,這是一個跨越幾十年的雙向奔赴。也是一個矢志不渝的接續精神,敲定未來新生。讓宣講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是我們的心愿與追求。宣講就是要將宏大的國家敘事融入百姓生活的理解,凝聚起全社會深沉的家國認同與奮進動力。
此次“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之旅,不僅是一次精神的傳遞,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與靈魂洗禮。一位宣講團成員在總結分享會上動情地說:“站在講臺上,看著孩子們發亮的眼睛,回答社區居民質樸的提問,再和科研工作者探討技術難題,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體會到,‘兩彈一星’精神不是塵封的歷史,它是活的靈魂!它塑造著孩子們的愛國心,激勵著學子的報國志,點燃著科研者的創新火,也凝聚著老百姓的向心力,讓精神在全社會扎根。而我們在講述中被這精神反復淬煉,信念也更加如‘核’般堅固!”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