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以“新”破題 以“實”見效
——“學習強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間:2025-08-08 來源:“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 作者:農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傳播指明了方向。科學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能迸發出磅礴偉力。“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是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陣地,自上線以來,一直堅守人民立場,致力于讓黨的創新理論“走向”人民群眾,采取多種舉措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是深化新認識,以理論學習的日新日進帶動總書記思想和形象宣傳出新出彩。理論學習是思想傳播的源頭活水,是宣傳工作的重要前提。唯有學深悟透,宣傳闡釋才能精準有力、直抵人心。新時代以來,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最大的理論成果,便是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賡續歷史文脈、植根深厚實踐,是“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創新成果,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集大成而開新局的旗幟性作用和里程碑意義。“學習強國”始終把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展現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形象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精心打造“每日文化思想金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等系列專題,深入闡釋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其中,《習近平文匯》專欄,系統集納總書記自正定工作以來所有公開發表的文章,分成59個專題,共1100萬字。在此基礎上,我們開發了人工智能助理,能夠快速匯總整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某一問題的相關論述摘要,并提供對應觀點的原文鏈接,為用戶提供更權威、更便捷的精準查找和深入學習支持。目前通過一體機為黨政機關服務,下一步也將通過客戶端、電腦端為用戶服務。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理論體系,隨著學習宣傳貫徹不斷深入,必將在鮮活的實踐創新中深化理論創新,在蓬勃的文化發展中推進理論發展。未來,我們將持續精研其原理方法、領會其謀劃部署、感悟其治國智慧,通過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找準宣傳的站位和方向,不斷提升宣傳報道的理論高度和思想深度。
二是錘煉新文風,以質樸清新、鮮活生動的表達讓黨的創新理論春風化雨、入腦入心。文風不僅是語言問題、技術問題,更是作風問題、思想情感問題。轉變文風是理論傳播的重要抓手,更是連接黨心民心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深入踐行“四力”,扎根基層、貼近群眾,增進群眾感情,多運用群眾鮮活語言,多聯系群眾身邊事例,善于把政治性、理論性、思辨性論述轉變為日常交流,把嚴肅嚴謹的文件話語表述成百姓語言,講有思想的新話、有筋骨的短話、有溫度的大白話,力戒空洞抒情、生硬堆砌、人為拔高,讓黨的創新理論春風化雨、滋養人心。“學習強國”積極踐行“短實新”的要求,今年以來,策劃推出原創評論欄目“輿是乎”,直面社會熱點,聚焦民意焦點,撰寫《出海的沙縣小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丑萌”Labubu,憑啥成年輕人“社交硬通貨”?》《非遺“淬煉新生”,靠“守藝”更靠“創藝”》等兩百余篇新銳評論。以“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表達,以新穎明快、富有活力的筆觸,生動闡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偉力,讓理論傳播既有思想深度,更富情感溫度。下一步,我們將根據用戶更喜歡看短視頻的需求,推出可視化產品,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三是擁抱新技術,以沉浸式、互動化的學習體驗實現理論宣傳的“破圈”“跨界”。當今時代,隨著PGC、UGC、AIGC的全面普及,理論傳播正面臨與海量內容爭奪用戶注意力的嚴峻挑戰。如何善用新技術打破圈層壁壘,實現從“單向灌輸”到“雙向奔赴”,成為新技術條件下理論傳播的關鍵所在。這兩年,我們積極擁抱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精準觸達上,注重算法技術在理論傳播中的運用,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通過分眾化、精準化傳播,實現“信息找人”,確保有價值的信息服務觸達有需要的目標群體,把“我們想說的”和“網民愛看的”“平臺提供的”和“用戶喜歡的”結合起來,持續推動理論傳播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在沉浸體驗上,探索運用VR/AR等沉浸式技術,打造互動學習新場景。9月份我們將推出線下巡展的《長征·英雄》VR大空間項目,用虛擬現實技術再現長征歷史場景,讓廣大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長征的艱辛與偉大,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全場景覆蓋上,依托強國機、強國TV、車載版、航空版、鄉村大喇叭、智能音箱、智慧屏、智能學習本等多終端設備,打造線上線下傳播矩陣,使黨的創新理論無縫融入日常生活。在前瞻布局上,我們將DeepSeek、通義千問等國產大模型與“學習強國”主流價值語料庫深度結合,研發“學習強國”政務大模型,力求讓廣大用戶在“日用而不覺”中深切感悟思想偉力。
四是打造新品牌,以小切口講大主題的精品欄目構建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傳播生態。品牌化建設是提升傳播影響力與辨識度的重要路徑。精品欄目作為核心載體,承載理論精髓、吸引用戶關注、塑造深刻記憶點,其要義在于將宏大敘事融入日常煙火,通過短視頻、微紀錄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上下皆宜的內容,于潛移默化中實現理論傳播的“潤物無聲”。為此,“學習強國”策劃推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沿著邊境看中國”“沿著海岸看中國”等系列原創融媒體報道,通過高水平策劃、高質量生產、高效率傳播,不斷增強理論傳播的引領力、影響力、帶動力。此刻,我們的記者團隊和一批正能量網絡大V正在國道219和331的邊境線上開展為期4個月的“沿著邊境看中國”的采訪,通過一個一個小切口的融媒體報道,真實鮮活地為我們的用戶講述黨的創新理論的邊疆實踐故事。下一步,我們將啟動“沿著長江看中國”“沿著黃河看中國”,結合長江黃河沿線各省份的實踐創新,小切口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五是培育新血液,以嚴管厚愛的培養機制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新時代宣傳鐵軍。理論傳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才,“學習強國”是中宣部主管主辦的互聯網平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人才隊伍建設的生命線。我們始終要求全體同志:樹牢政治觀,自覺從黨中央的角度思考謀劃工作,將個人職責放到黨中央工作大局中考量,努力為工作大局提供有效支持,不斷提升網上正面宣傳質效。強化用戶思維,必須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踐行宗旨意識,在推進系統性變革中強化用戶觀念,把內容供給和用戶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遵循傳播規律,新媒體傳播絕不是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直接搬到新媒體平臺上傳播,而是要基于互聯網傳播規律來謀劃網絡宣傳,生產更多小切口講述大主題、有“網感”、群眾喜愛的融媒體作品。注重實踐歷練,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有計劃地把人才放到關鍵崗位、實踐一線等“練兵場”“煉鋼爐”中摔打錘煉,既在政治上工作上嚴要求,也從思想上成長上多關心,為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責無旁貸的職責使命。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探索開展理論傳播的新方法新路徑,助力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奮力書寫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時代新篇。
(作者系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總編輯)
(來源:根據“感悟思想偉力 激揚文化自信”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通俗化傳播研討會交流發言材料整理發布,供學習參考)
責任編輯:李明娥
執行編輯:方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