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合肥巢湖:百年回響 光輝人生 “皖美合諧思政課”在廟崗鎮(zhèn)舉行
時間:2025-08-01 來源:合肥學習平臺 作者:周曉梅
“浩浩長江天際流,風吹樂奏送行舟;問誰敢擊中流楫?舍卻吾儕孰與儔!”百年前,安徽巢湖赤子李慰農寫下壯懷激烈的詩篇時,或許未曾想到,它會成為自己短暫而熾熱一生的絕響。7月29日,正值這位共產黨人壯烈犧牲100周年之際,在安徽省巢湖市廟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近百位聽眾屏息凝神,在“賡續(xù)紅色血脈 汲取奮進力量”——“皖美合諧思政課”紅色宣講中,與這位跨越世紀的英雄“重逢”。
李慰農烈士1895年出生于巢湖市(原巢縣)廟崗鎮(zhèn),1925年7月29日在青島領導工人運動時被捕犧牲,年僅30歲。他是我黨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領導人,是從江淮大地走出的優(yōu)秀共產黨人代表。
“2025年7月29日,是李慰農壯烈犧牲100周年,9月23日,則是李慰農誕辰130周年。這是兩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值得我們紀念……”主講人、巢湖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翟邦軍的話語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李慰農寫滿赤誠的生命史詩。翟邦軍以《李慰農的三十年》為題,從四個維度深情勾勒了烈士不平凡的人生軌跡:從巢湖岸邊勤學好思的農家少年,到胸懷為天下人謀幸福的壯志青年;從旅法勤工儉學中探尋革命真理的求索者,到青島百日間領導工人掀起反帝怒潮的先鋒。在他的講述中,李慰農的三十年人生變得立體而滾燙。人們仿佛看到,這位被稱作“農民博士”的共產黨人,如何用雙腳丈量苦難土地,用筆墨書寫革命理想,最終在敵人的槍口下,將生命化作照亮前路的星火。
“三十年人生,對一個人來說不長,但李慰農的三十年,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綿遠流長。”翟邦軍強調,他那一心為黨、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是跨越時空的寶貴啟示,歷久彌新。
臺下,鎮(zhèn)村干部、烈士親屬代表、老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大學生代表等近百人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傾聽宣講。就讀于青島濱海學院的當?shù)卮髮W生王靜菲說道:“小時候,父親就常給我講李慰農烈士的革命故事。在青島求學時,我常去李慰農公園瞻仰。他的雕像面朝大海,仿佛依然在深情守望著這片他為之獻身的土地。作為同鄉(xiāng)人,我深感自豪,更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召。在青春的征途上,我將繼承發(fā)揚先烈心系群眾、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定傳承紅色基因,牢記使命,努力學習,不負韶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巢湖的水靜靜流淌,正如李慰農詩中的長江,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人。這位用生命回答“為誰而奮斗”的共產黨人或許不曾想到,百年后,他的故事依然能讓青年熱淚盈眶,讓奮斗者步履鏗鏘。
責任編輯:馬 靜
執(zhí)行編輯:吳誠誠